《小学生交通规则意识养成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阶段小结

编辑日期:2016/10/14 作者/来源:李霞 阅读: 【字体:

《小学生交通规则意识养成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阶段小结

合肥市南门小学上城国际分校

我校作为庐阳区《区域性推进现代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实验校之一,在总课题组专家、领导及联络人的帮助和指导下,子课题《小学生交通规则意识养成的实践研究》顺利开题。立足学校及全体学生的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通过对课题相关指导思想和理论资料的钻研学习,我校对“小学生交通规则意识”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明确了概念界定:这里的“交通规则意识”主要体现小学生在校园内自觉遵守课间行走、路队、活动、集会中等各类秩序和规则的意识,并形成在社会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及社会公共秩序的自律性。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确立了更切合学校研究工作的目标,确定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内容,主要是这几个方面:制定适合校情的上城小学生《交通规则我遵守》的校本课程计划,师生共同参与编写以童谣或儿歌等题材呈现的校本教材,在全校范围内普及;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交通规则意识,引导学生在校内外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为培养学生现代公民素养打下良好基础;充分利用家校合作平台,以“大手拉小手”的形式将学生父母及其他长辈亲人融入学校的教育战线,家校协作,合力共进,不断扩大学校教育的影响范围。

为此我们制定了周密翔实的课题方案。将全体教师吸纳进课题组,全员参与该课题实验,围绕学校“主体性教育”办学特色,精心整合相关工作,使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活动、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常规德育活动、家长学校等工作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带动学校教育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的努力下,下面就进展情况做简要汇报:

一、提高认识,研究态度专业化。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参与,这是做好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关键一环。为此,学校面向全体教师召开课题宣传动员会,从区域总课题到学校子课题向教师介绍课题产生的背景和研究意义,促使教师认识到公民教育本身就和学生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小学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定期召开全校课题推进会和课题核心组成员例会,让教师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了解研究方法和程序,共同商议并确定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帮助老师们克服畏难情绪,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并联系自己的工作去思考,怎样将规则意识的培养与学科教学、教育活动相融合。有了思想上重视,心理上认同,行为上才能跟进,由此保障了今后课题的科学有序有效开展。

二、健全组织,课题管理立体化

随着课题的开题,我校专门组建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而且成立了课题研究的核心组,不仅明确了校长室、教科室、少先队等部门职责,还根据学校情况,由每个年级组一位责任心强的老师担任年级联络员,明确任务,分工到人,构建了立体管理体系。

为了便与课题组成员的沟通交流和资源共享,专门建立了“小学生交通安全规则意识养成课题QQ群”,推动了课题的实验更快捷地开展。

三、营造氛围,环境创设人性化

我校充分利用各种平台进行宣传,如国旗下讲话、班队会主题活动、校园橱窗等,让全体师生增进对本课题的了解,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到本课题的研究活动中。本学期正值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同时合肥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大力开展,学校“平安校园”复查也成为契机,结合本课题研究,我们在整个校园内增添了许多校内行走、活动时的规则警示语或提示语。特别是各楼梯通道上的双向“小脚丫”行走标记、地面和楼道拐弯处的“安全出口”箭头标识、校门口有序行走的黄线标记等,让鲜明可爱的“规则形象”伴随着学生们一天的校园生活,随时随处提醒学生,熟记行走规则,养成规则意识。从而达到强化印象、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立足校本,实践活动多样化

1、开展问卷调查,基于校情找突破

实施课题之初,我校进行了全校规模的《交通安全法规情况问卷调查》,分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种,旨在了解小学生校内外的规则意识养成与自身的成长环境之间的关系。调查问卷收回后,课题组分年级段进行整理分析,做出六份分析报告再进行全校汇总,以便后期针对年段和需求开展具体工作。调查统计发现,有70%的学生知晓一些交通安全最常识的问题,如上下楼梯靠右行、全国统一规定的交通事故报警电话、闪光警告信号灯及蓝底白字的交通标志的作用。但对于交通事故的应对和处理方面,了解较少,如:在发现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应该记下肇事车辆的号牌,车身颜色、车辆大小等,知晓率不是很高。另外,由于我校地处城郊,多数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学生的家庭教育容易出现缺失的现状,2%的学生对于交通安全规则了解甚少。

本次调查也发现,有很多学生虽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但是没有养成习惯,在实际生活中,常常自我约束力不强,常常明知交通规则,却为了图一时之便而常常触碰“高压线”。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认为规则意识的养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相关知识,更要通过主体参与、实践体验来强化规则的根植人心、外化行为。

2、开展家校协作,合力共育求实效。

针对本课题中反映出的学生和家长在规则意识方面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校努力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多方社会力量参与,来保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致性。1125日,我校召开的2014年秋季家长开放日,就突出本课题研究内容,开展了专题家长学校培训会,邀请了来自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的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崔跃松老师,崔老师以“做一名优秀的家长”为主题,就现代公民应具有的素质这一专题向广大家长传经送宝。培训会上,崔老师用真实鲜活的案例将最朴实却寓意深刻的做人要义送入家长心中,希望家长们努力修炼“品”、懂得和学会“爱”、培养练就“能”。让家长明确责任和目标:做孩子身边最好的榜样,言传身教,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努力成为优秀的公民。家长会上,学校还专门向家长介绍和宣传了这项课题的开展情况,将家长归入同一阵营,达成共识,才能发挥更强大的教育作用,成效才能更显著。

3、创编童谣儿歌,自主教育乐参与。

童谣作为一种对孩子们进行启蒙教育的形式,其深刻内涵和押韵、朗朗上口的韵律美让孩子们情有独钟。 11月初,我校举行了“童谣儿歌润童心 交通安全在我心” 交通规则童谣儿歌创编有奖征集大赛,全校家长和学生自主创编童谣。共收到稿件560多件,评选出特等奖6名,一、二等奖若干名。家长和孩子们将枯燥的交通安全规则用童谣、儿歌的形式来重新表达,创编了许多形式不一、内容各异、生动活泼的作品。

课题组将优秀获奖作品汇编分期在学校“橱窗”进行展示,后期还打算融合到即将编写的校本培训教材中,这种创编和亲子活动极大地鼓励了全校的学生和家长,他们乐于参与,更会乐于传唱他们自主创编的童谣、儿歌。在创编和熟记这些交通安全规则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和家长的规则意识和文明素养。这样寓教于乐的方式轻松愉快,并起到了时刻提醒和督促的作用,推动了课题研究面向每个学生,带动每个家庭。

4、开发特色活动,强化体验重实践

除了由学校课题组及少先队统一组织安排的课题活动之外,我们鼓励各年段学科教师和班主任,自主开展相关的学生实践活动,通过学科渗透式教育、主题班队会、家校联系群、学生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堂引向校园,由校园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规则、观察行为、辨析是非、思考对策,在这个体验和实践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形成对规则的正确认识,对守则的自觉接受,并强化落实成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及时发现并宣传教师有成效的做法和典型案例,发挥他们的影响和辐射作用,让更多学生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活动和教育中受益。

五、下一阶段的研究思路

1、确定上城小学生《交通规则我遵守》的校本教材编写框架,分年级细化目标和实施方式,2015上半年完成编写及普及工作。

2、继续开办专题“家长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

   3、组织开展课题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

 小学生交通规则意识养成的实践研究”的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如,课题工作和活动怎样凸显学生在学校、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实践,怎样更加多样化有成效,更贴近学生和生活实际。因此,下一阶段我们将为实验教师创造更宽松民主的研究氛围,为学生搭建更多体验和锻炼的机会,形成针对不同学段不同行为习惯的一些特色做法和有效活动方式,最终让学生从学习规则内容、体验守则益处走向自律自觉的意识和习惯。本着这一原则,我们将求真、务实地不断探索,深化研究,及时改进。

2015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