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考试命题评价

编辑日期:2011/7/4 作者/来源:高晓娅 阅读: 【字体:

【摘要】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学习评价提出了新的理念,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作为传统的评价手段——考试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要改变以往考试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与解题技能,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要改变评价方法的单一,过分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改变评价功能错位,考试以后给学生“排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求使试题散发人文关怀,使数学内容焕发生活气息,使试题留下思维探索的痕迹,使试题满足不同追求,使试题发挥数学价值,让它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更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数学教学       考试命题

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有着导向、激励、反馈和调控等多方面的功能,理应成为学生学习世界中的亲密朋友。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使得考试成为一种残酷和灰暗的象征,有的学生论及考试,谈“虎”色变。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作为数学教育评价主要方式之一的考试,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如何促进学生更健康、持续的发展,笔者就考试命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温馨表述——使试题散发人文关怀

教育哲学家金生弘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你——我”对话与理解式师生关系模式。他认为师生在教育教学中都应把对方看作与自己在“平等对话沟通”的主体,这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深度汇谈”与“讨论”,只有到了这一层,教学才是真正属于“人”与“人”之间的活动。纵观以往的数学试卷,一般都是采用标准化命题,从标题学期☆☆数学测试卷到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应用题……”总是一成不变,呆板、单一,让人一看就产生沉重感、紧张感;又如“思考题、附加题”让学生一看就产生一种畏难感,从而造成学生沉重的心理压力。我们可以改变以往命题的冷面孔,可以改成孩子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多用鼓励性、激励性的语言,以缩短学生与试卷之间的距离。首先在试卷命题中,让题型丰富多彩,使学生感到既有趣又轻松。如:判断对错改为啄木鸟看病我当包公等;选择题改为沙滩拾贝大浪淘沙等;计算题改为粗心大意回收站等(当然名称也应随着年级变化而变化)。 

例如:

1、(二年级)亲爱的小朋友,欢迎来到快乐农庄。我是农庄的主人,很高兴认识你,请在我们的纪念本上留下你的姓名    ——  ,然后随我乘坐游览车,快速进入快乐农庄吧!

2、(五年级)亲爱的同学,学期结束了,你想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吗?你想挑战自己的极限吗?赶快行动吧,拿起你手中的笔,拿出自信,发挥聪明才智认真细致地解题,预祝你在本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3、(六年级)亲爱的同学,六年来你在这里茁壮成长,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今天,相信凭着你的细心、认真、努力,你一定能够给六年的小学生活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准备好了吗?Let s  go

热情亲切的话语,消除了学生与考试的隔阂,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端正了考试心态,潜移默化中把考试也当作了一个在学习的过程,认为考试关键在于全力以赴地参与,在于从最佳角度认识自己,挑战自己,展现自己。

其次,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升华应是数学命题所追求的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最重要的策略就是把数学命题放在学生人格发展的高度,结合鲜活的教学材料,触动学生道德的碰撞,在一定程度上给原本单一、冷漠的试题注入人文的血液,让人文素养的提高在“润物细无声”般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渐悟——内化——外化,让学生在做题目过程中就感受到关爱。

【题例】 下面节日同在大月的一组是(    

A 劳动节    建军节       B 儿童节  国庆节

C 元旦      教师节       D 妇女节  重阳节

本题在学生学习了“年月日”这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不但要学生知道一年中这些重大节日都分别在哪几个月,而且还要检测一年中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又与现实社会相结合,蕴含着一种人文哲理,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人性呼唤,同时也给严谨的数学增添了人情味,情感的教育真正实现了“不着痕迹,尽得风流。”

二、反璞归真——使数学内容焕发生活气息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植根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无处不在的现实生活问题,常常以其强烈的现实性与我们不期而遇,很多的数学问题就是人们在生活中发现的。同时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基于以上理念,我们的数学命题就应跳出“考试教育”、“题型教育”的框框,把数学知识的检测放置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适度的“断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而不是把死知识或无活力的灌输到学生的脑子中去,使知识保持活力,防止思维僵化,让学生透过树木见森林,使数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乐于考试,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下面是你常见的作文纸的一部分,看到它结合你学过的数学知识,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或数学知识。

 

 

 

 

 

 

 

 

 

 

 

 

 

 

 

 

 

 

 

又如:(三年级) 在下面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单位、数或词语填在横线上。我们班的王成豪同学测得身高是138   (米、分米、厘米),体重是36   (吨、千克、克),他每天步行去上学从家到学校要走20   (时、秒、分),他每分钟走50   (千米、分米、米),他的家到学校有   1001000)米,来回一趟要走2   (千米、分米、米)。如果学校845上课,王成豪同学830离家去上学,他   (一定、可能、不可能)会迟到,你的理由是     

分析:本试题是将第五册相关的三个单元(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可能性)的知识串在了一起,便于检查学生是否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应用。此试题紧紧围绕学生生活实际,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他们在解答时,会感到数学的趣味,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也解除了对考试的厌恶和恐惧的心理,充分体现了《课标》精神。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每一道习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在命题时,一旦把习题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商店销售毛衣、教室铺设钢瓷砖……,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听到、经历到的实际情境。学生身临现实情境,与其说是解答题目,还不如说是在做身边的一件事情。学生不是为了解题而解题,而是尝试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在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毫无惧意,不时闪出智慧的火花,这就是命题生活气息带来的变化。

三、关注过程——使试题留下思维探索的痕迹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试卷命题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的测试中,我们都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创设情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使学生能在试卷上留下思维的痕迹。在了解学生思维过程的基础上,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小小设计师    (三年级)

先观察今年12月份的日历,再制作出明年1月份的日历

 

 

200612月份                       20071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又如:(一年级)

先按顺序观察变化规律,然后在第四个图中画出来。

   

 

 

   

 

 

   

 

 

   

 

 

   

 

 

 

 

 

 

 

1个例子“小小设计师”学生通过观察日历的变化规律,设计下一年的日历表,这对学生来说,是用自己的思维设计出新的日历,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第2个例子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种新的变化规律,将数、计数器、图案融于一体,目的在于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倡导开放——使试题满足不同追求

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孩子同样也是如此,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花朵是色彩斑斓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每一个学生就是一本让老师解读的书,每一个学生就是具有不同塑造特色的版本,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命题时就要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试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因此,在试题设计上,我们要努力改变传统考试中千人一面的做法,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激活灵活性、张扬个性的平台,多设计一些答案丰富多彩的开放性问题,它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广阔的驰骋空间。

如:

1、(四年级)9800010万,□中可以填(    )。

2、(五年级)(    )和9是互质数,他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3、(六年级)(    )÷(    =    = ( )( )  =   )‰=    )成。

4、(六年级)老人节前,黄老师到商店买了6盒同样的营养品,准备送给退休教师。这种营养品纸盒的长、宽、高分别是48厘米、36厘米、8厘米。现在要把它们包装好,想一想,共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你认为哪种包装比较好,为什么?

在开放题的解答过程中,往往没有固定的、现成的模式可循,仅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不可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开展智力活动,从多角度用多种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给学生进行练习开拓了更大的空间,提高了开放题的练习价值,使开放题开放得更精彩。

五、突出应用——使试题发挥数学价值

学数学最终是为了用数学,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也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在命题时要增强应用价值强的内容,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感和面对问题的信心。

例如:下面是老师家新买的房子的平面图(如下图)

1       请你计算一下客厅的面积

2)如果客厅用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地砖多少块?           

除了传统的考试以外,我们还可以增加一些新颖的考查方式,如:英语上有听力,在数学上可以采用听算,每个年级30题,听录音,写得数。目的在与考查学生的口算技能和口算速度,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算和听力。还可以以活动化和游戏化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快乐考试”;或创设“超市”考场,由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用规定的钱买东西;再者可以让学生用漫画写作文或者“打个电话给老师说一件事”也是考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一旦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我们再也不能把考试变成一把双刃剑,在有意无意间戕害孩子们的心灵。将人性的目光多转移一些给小学数学试卷吧,当务之急是:沉下心来,尽到数学老师的一份责任,让小学数学试卷不再冷漠,帮助学生在考试中重建那个失落的家园,让他们的学识与心智同成长。我们作为教师应还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发展天地,让孩子在这片天地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新课程视野下的数学考试命题》网上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命题的“五大”趋势》 小学教学设计20061

《对新课标数学试卷命制的一些思考》  中小学数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