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提升生命质量

编辑日期:2008/5/15 作者/来源:郭丰科 阅读: 【字体:

让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提升生命质量

——浅议校长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谈论生活质量,却极少听到人们谈论生命质量,两者有何区别?前者多指个人所享有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后者则是指一个入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一个人生命质量的高低不取决于他的生活品味,社会地位,而取决于他对工作、生活的态度,创造人生的价值。

据教师工作状况调查显示:由于教师工作任务繁重,行政体制对教师发展的制约,加之地区性工资差异较大,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理解程度不够,导致了相当一部分教师产生了较严重的职业倦怠。这种职业倦怠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影响到他们工作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工作追求,价值取向,影响到教师的生命质量。所以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使教师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和自身的专业发展充满情趣,使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体验自身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是摆在校长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以文化为底蕴,让教师感受专业发展的情趣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文化精神、人文精神、和思想精神等的构建,教师的精神发展在前,专业发展在后,否则专业发展只能是急功近利的短视和短期行为,不可能是持续深入发展的。校长要善于用文化的力量促进教师的发展,以一种崇高的教育精神为引擎,夯实人格根基,努力营造有强大凝聚力的,代表着共同价值取向和群体意志的教师发展文化。

“舍予教育”精神引领

校长要善于组织教师挖掘、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内涵。如解读舒小,诠释舍予。舍予:舍弃,给予,倡导的是一种奉献精神;舍予:舒心,快乐,拥有的是一种平和的心境;舍予,舍我其谁?是一种自信、责任、使命,是教育的一种情怀。“舍予教育”赋予“舒小”新的内涵,是我校教师对教育理想的一种追求,一种渴望,一种共同的愿景。禀承“舍予教育”的精神和理念,提炼出“求趣、求真、求美、求新”的校训。以校训激励广大师生,求真务实,乐教乐学,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做时代的领舞者。如今,“舍予教育”的精神已根植教师心田,融入教师的血脉中,成为团队的“魂”。

校园文化的营造

积极创造健康、文明、向上的环境文化:教室门前班级名片的设计,融教育教学评价,师生作品、班风班训等为一体的既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又营造学习氛围;既体现学校统一规划,又具班级文化个性特点的教室布置。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的文化长廊,课间快乐休闲书吧……雅致的校园,浓郁的人文气息润泽着师生的心田,这种有形和无形凝聚起来的校园文化,会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内在滋养方式,给教师和学生以深刻的影响。

引领学习,增长智慧

文化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母乳,校长是教师精神成长的引路人。校长第一要务应该是加强学习,学习新课程理念,学校管理理念,学习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理论,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素养,通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教师创造一个温馨,开放的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譬如我校建立的自主学习机制:一是开展校长和教师每学期共读一本书,每月推荐好文章活动,读后写心得、谈体会、开沙龙,广泛交流,心灵晤对。二是校长利用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深入地比较本校与外地发展的背景,印证自己的办学思路,解读外校的优势,向教师报告学习心得,使教师以较开阔的视角反观自己的行为,审视自己教学。例如,近几年,我到北京、上海、江苏学习,将学习体会与教师分享,实现了校长、教师言论的互动,校长的公信力与教师的人格资源达到了完美融合;三是通过专家对全体教师的专题培训及个别交流等形式,促进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的提高;四是选派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外出听课、学习的教师,学校根据学习的内容、级别以及学校的需求安排年级组、教研组或全体教师大会,交流学习体会或教学反思。例通过网络论坛:《名师观摩之我见》、《北京学习行感受》、《上海行》、《与经典同行,诵千古美文》等,教师的真知灼见、大胆自信跃然纸上,挑战大师的勇气令同行佩服。“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许多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正是通过学习,改变了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也改变了部分教师孤独、麻木、消极的人生态度。教师在学习中拓宽了文化视野,积累了文化底蕴,增长了职业智慧,使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

、尊重教师的个性,激活教师自觉发展的内驱力

教育界有识之士经常呼唤“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教育,然而,在当前的这样一种评价体制中,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能体验到自己成功吗?在名目繁多,三六九等的等级评价中,我们促成了不少成功者,同时也造就了更多的失败者。校长要引领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明确教师发展是成全个性还是修补缺陷,是面对全体还是关注具有优势的极个别教师?显然,学校发展教师是促进全体教师的发展。这就要求校长对教师队伍进行科学规划,尊重教师的个性进行差异性管理。校长要研究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起点、发展潜力和方向,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教师提出不同的专业发展建议和要求。首先建立管理新机制,废除大一统的要求,赋予教师自主权,激发教师的主体性,创造性,成就特色教师。譬如让那些能说会道的教师去上评比课,让理性思维好的教师去搞科研,让组织能力强,又特别有耐心和爱心的教师当班主任。然后根据课堂教学和教科研水平,家长与教师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对教师进行多元评价,使教师的发展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空间。其次通过真正的专业引领,引导优秀教师科学发展,全面成长,以他们的成长影响和带动一般教师的发展。此时着力点应放在教师的上,学校要利用各种途径创造条件,搭好教师对话平台,充分发挥同伴互助作用。这种教师对话不是通过学校组织和策划完成的,而是教师之间真正形成的一种对话自觉,这种合作对话在专家和骨干教师等高一层人员的协助与带领下,有数目可观的优秀教师的引领和激活,就会产生思想的共鸣和智慧的共振。从而唤醒教师自身发展的愿望,激发教师不断给自己人生定位,增强教师自觉发展的内驱力。

三、以刚柔相济的制度,诱发教师追求成功体验

人本管理并不排斥制度约束,相反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校长在管理中既要发挥制度的管理约束作用,又要强化制度的引导与激励功能,变规章制度为职业自觉,通过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促进教师追求成功体验。

刚性的管理机制是为了规范教科研行为,用硬性的制度规定和有效的监控手段去“促”、“推”、“逼”教师参与教科研的一种强行启动策略,具体做法是建章立制,如《校骨干教师评比制度》、《每周一节研讨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研组例会制度》《教师评价细则》、《实验教师月考核细则》、

《优秀教研组评比细则》等。柔性的管理体系是为了诱发教师教研动机,用以人为本的非强制性管理,诱发和促进教师追求成功体验的本性,使之成为推动其行为的强烈动机。具体做法是:一、领导和骨干引路。学校的领导和教研骨干带头参与理论学习、研讨和交流,撰写教研论文,带头参与教育科研,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有效的正面影响。二是设立教科研特区,所谓的教科研特区是指我们为那些搞课题研究的教师提供一个相对宽松、优惠的环境,如外出学习、为个人订阅杂志等精神、物质、政策上的倾斜。三是提供研究平台,以课题为载体,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育教学研究。A、抓每周一节研讨课,各教研组借鉴攀登英语课题组的管理,每周召开学科例会及研讨课,将教师每学期一节公开课与教研组每周一节研讨课整合,实行三定(定时间、定人员、定专题),进行研课、评课、专题研讨。B、把说课抓出成效。说课不是一般的走过场,摆形式,而是代表个人智慧、独特见解和备课的个性化,让别人能有所启发、借签、分享和交流。C、鼓励教师不仅同学科交流,加强跨学科交流。互听、互学、互助,让交流逐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D、鼓励教师写教育随笔,教育叙事。记录下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让写教育叙事成为舒小教师教育研究的习惯,要求教师选准角度和专题进行系列写作,在适当时机由此提炼论文,而不是写论文。如教师成长日记《对着月亮唱歌》(详见庐阳教育网)。通过写积累经验,通过写不断思考,在写中不断提高,在写中增长智慧。E、加大各教研组之间的交流,以教研组为单位,在舍予教育网站上开辟各教研组专区,各教研组将自己开展活动好的做法,传送到网上,于其他组的老师分享交流,也为其他教研组长提供参考借鉴。四、创设展示舞台。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教学研讨、教育沙龙、各种主题的月末论坛,家长开放日教学展示、外出学习汇报课、优质课评比等。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创造出一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时空,满足教师的优势需要,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发挥教师的工作潜能,使教育科研内化为教师自觉行为,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不懂研究”为“我能研究”。

学校不仅是教师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园地,也应是教师生命历程不断灿烂辉煌的展示舞台,更应是教师自我奋斗不断感受生命价值提升,实现教育理想的人生乐园。校长引领教师走专业成长之路,不仅是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提升教师生命质量的需要,是教育责任使然,是教育理想使然。此路虽修远,然吾欣然乐往!

                                  (张道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