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成为和谐的圆

编辑日期:2007/3/4 作者/来源:高晓娅 阅读: 【字体:

少先队论文评比


让爱成为和谐的圆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再现课堂中出现的孩子对父母付出的漠视,反思出现孩子对家长关心不够,只懂得索取不懂回报的现象的原因,家长的意识、教师的责任和社会的关注是改变这种现状的重要手段,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努力,让孩子学会对亲人关爱、担忧、呵护、照顾,让爱成为对等的付出,不再是单向的给予和索取,
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拥有健康身心的人,具有传统美德的人,完满的人,负责任的人,可爱的人。

 

                                      所属县区:合肥市庐阳区
                                      所属学校:舒城路小学
                                      作者职务:中队辅导员 
                                      作者姓名:高晓娅
(07  3)


让爱成为和谐的圆
引子:我很喜欢一个叫“猜猜我有多爱你”的小故事,大兔子对小兔子的爱永远比小兔子对大兔子的爱多,哪怕是伸直手臂、跳起来,即使是最远的天空,小兔子说,它的爱从这里一直到月亮。妈妈说,她的爱从这里一直到月亮,再──绕回来。故事里的小兔子睡着了,我知道,它一定知道妈妈的爱。我希望,孩子们也明白这爱,明白睿智的话和里面的温暖。
现象的提出:
    这是新学期第一节“品德与社会”课,课题是“在爱的阳光下成长”,这课的最后部分是一个男孩彼尔和妈妈互相写给对方的条子,彼尔向妈妈列出自己做家务应得的报酬清单,妈妈也列出为比尔做的事的清单,报酬栏却都是“无”。我问孩子,从这两张清单上读懂了什么,大部分孩子竟说:彼尔太聪明了,孩子们的回答让我不可思议,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上对下一颗心,下对上半颗心之说,我仍然惊讶孩子们对父母亲人关爱的漠视,我有些气愤地问,妈妈不要报酬说明她很笨啰?刚刚还笑着叽叽喳喳的孩子们安静下来,“妈妈怀胎十月,吃了许多苦,忍受疼痛,生下你们,你们要给妈妈多少钱作报酬呢?”我看到孩子们睁大的眼睛里有了不安和懊悔。
    课本上又出示了两张清单,要孩子们填,一份是“父母一天为你做的事”另一份是“你一天为父母做的事”,在填写第一份单子时,大部分孩子不假思索就写下很多:洗衣、做饭、整理房间、接送上下学、买文具……孩子的清单写的满满的,直到写不下为止,而到了第二张清单,很多孩子开始抓耳挠腮,写不出几个字,我走到孩子身边巡视,有的孩子写了擦,擦了写;有孩子跟我讨价还价,写假期里的一天行吗?为了告诉他,父母的爱是无论时间和地点。无限付出的,我反问:“哪天爸爸妈妈工作太忙太累,没给你做饭,行吗?”孩子不作声了,低头冥思苦想起来;还有个孩子干脆写:都是他们为我付出,我什么也没替他们做过。黄永玉(诗书画大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在《比我老的老头》中说,年轻人是时常错过老人的,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孩子是时常错过父母的。他们习惯了父母对自己的照顾、关心,习惯父母为他们安排好一切,什么都不用操心,对于总是对他们予取予求的父母,想不到自己为他们做了什么,想不到该为他们做什么,我说,父母做饭时,你端碗、拿筷子可以做吧?他们洗衣时,你把脏衣服泡进盆里,行吧?父母回家时,为他们拿双拖鞋、倒杯热水,可以吧?孩子们频频点头,平日,他们为父母做得太少太少。看得出,一番对比、思考后,孩子们已经意识到平时父母给予的爱太多,而他们回馈、回报的爱太少。
几个意识:
    家长的意识。也许是一个共性,拥有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总是倾注非比寻常的爱心,对孩子全心全意付出的同时,忽略了自己,家长看到孩子的自私自我,只是苦笑,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并不认为孩子犯了什么错。有位家长曾经痛心地和我诉苦:那天她送孩子到学校后下雨了,当妈妈提出要用孩子的雨伞,并保证来接孩子时多带一把伞时,孩子却不愿意,要妈妈打的上班,妈妈一时语塞,她反思自己平时的言行和家庭环境,认为家人间还是能互相关爱的,可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虽然在家里,孩子对妈妈最好,但是妈妈开始怀疑孩子对她的好是出于对母亲依赖的天性还是真的关爱别人,原来孩子的爷爷奶奶对小孙子很溺爱,在他们家里说一不二,爷爷奶奶把好吃的都塞到孩子手里。我想,家长该改变意识了,让孩子学会分享和分担,分享是指所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不能让孩子独享,越是他喜欢的越要让他与别人一起享用,这样的孩子才不会只想到自己。美味如此,烦恼亦然。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孩子的一切事务,让孩子承受些压力,让他明白大人生存的不易,让他学会心疼人,学会分担责任。不让他们品尝生活的繁琐,他们就永远不懂家长的忙碌和辛苦。同时,在孩子成长的每个时期,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发现孩子的不良心理,及时纠正。
    教师的责任。我作为一个教师,不说媒体上经常报道的道德沦丧的孩子对亲人实施的暴行,单就孩子们对亲人付出的漠视就够让人伤心的了,天天带他们背诵《游子吟》《弟子规》讲《孟母三迁》讲《黄香温席》 讲孝道,我不知道这些传统美德的熏陶是否深入孩子的骨髓,面对他们的冷漠和无动于衷,尤其感到悲哀。教师担负着树人的任务,有时,育人的责任比授业、解惑更重大,有时教师的教导、引导能给孩子第二次生命。关心校园里的孩子,更要关注家庭里的孩子,常与家长沟通,切不能将家庭教育的责任全推给家长,也不能将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全归咎于家长。
    社会的关注。女性摄影家乌拉莱姆博格曾经用自己的摄影镜头记录了一对父女,孩子在离开父亲远赴国外时,机场里的父亲多么希望她会停下,转过身来,给他一个飞吻或别的什么。“但是,什么都没有。她径直走了,走得很稳。她径直走入自己的生活,把背影留给了我。”这是一个父亲的失落。社会的触角已经关注到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说它是个教育难题也行,说它是个社会课题也罢,这不是一节课、一次活动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所有父母的重视,需要全社会人的关注和监督。
 期待:我们期待,全社会的关注,努力,能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拥有健康身心的人,具有传统美德的人,完满的人,负责任的人,可爱的人。让爱成为对等的付出,不再是单向的给予或索取,让孩子学会对亲人关爱、担忧、呵护、照顾,这群九零年代后被爱“腐蚀”了的孩子是善忘的,好在,他们也是可爱、可塑的。